您现在的位置:
资讯 → 因为这个名字,上海和中国新闻出版事业不一样了

因为这个名字,上海和中国新闻出版事业不一样了

时间:2023-11-02 18:57:03
今年6月,上海市新闻出版局负责筹建的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落成开放,实现了我国新闻出版专业型博物馆的零突破。 无论是韬奋纪念馆还是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,都凝结了“老三联”

“搬离万宜坊时,我还很小,对当时房子里的情况记忆不多。正是出于筹建韬奋纪念馆的机缘,我才有幸亲眼看见,妈妈将寄存在南通亲戚家的家具带回上海,一点一点恢复原貌,仿佛我们不曾离开过……”10月26日,韬奋纪念馆开馆65周年纪念活动暨捐赠仪式在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举行,邹韬奋之女、93岁的韬奋纪念馆原副馆长邹嘉骊坐着轮椅来到现场。

邹韬奋之女、韬奋纪念馆原副馆长邹嘉骊 邹韬奋之女、韬奋纪念馆原副馆长邹嘉骊

位于重庆南路的万宜坊54号, 是中国近代杰出出版家、新闻记者、卓越的文化战士邹韬奋和家人居住时间最长的一处住所。 1930年至1936年,邹韬奋一家居住在此,邹嘉骊正是在万宜坊出生的。如今,在万宜坊入口,有五个庄重的金色大字——“韬奋纪念馆”,这是沈钧儒的手书。上海韬奋纪念馆1956年开始筹建,在中央领导同志的直接关心下,在“老三联”出版前辈的倡议和推动下,1958年纪念馆正式开放。1959年,韬奋故居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。

韬奋纪念馆长期致力于陈列展示、专业研究、公共教育、征集保护等工作。自开馆以来,韬奋故居几经修缮,纪念馆展陈数次更新,力求与时俱进,讲好韬奋故事,传承韬奋精神。韬奋研究学术研讨会、“韬奋杯”全国中小学生创意作文大赛已成为常规性品牌活动,围绕韬奋诞辰与逝世周年、生活书店纪念日展开的专题展览、流动展览与主题讲座活动定期举行。韬奋纪念馆还编印出版了《韬奋的道路》《邹韬奋著译系年目录》《韬奋手迹》(1984)《韬奋论新闻出版》《韬奋纪念馆·韬奋故居》《邹韬奋研究》《韬奋全集》《韬奋全集(增补本)》及《邹韬奋年谱长编》等著作。2000年以来,纪念馆陆续启动“新闻出版博物馆文库”项目及“韬奋纪念馆馆藏文献”影印出版计划,推出《出版生涯七十年》《生活书店会议记录》影印本与排印本等一系列研究与史料整理成果。2008年起,纪念馆积极推动数字化馆藏建设,韬奋网站、微信公众号陆续上线,多媒体互动装置推陈出新,藏品系统和数字人文等信息化系统有序开发。今年6月,上海市新闻出版局负责筹建的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落成开放,实现了我国新闻出版专业型博物馆的零突破。

无论是韬奋纪念馆还是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,都凝结了“老三联”出版前辈及其后人的心血。他们为纪念馆、博物馆奔走,捐献珍贵文物文献。目前韬奋纪念馆馆藏4000余件/套,一级藏品8件套;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馆藏文物60余万件,不少老照片、手稿、档案资料等都是老三联人的珍藏。

这次活动上,仲秋元之女仲江捐赠了父亲珍藏的1957年5月版三卷本《韬奋文集》、1947年4月版三卷本《资本论》、仲秋元参加三联书店创建80周年庆祝大会的邀请函及请柬、仲秋元照片3张及参加三联书店创建80周年的请柬。

仲江女士捐赠-仲秋元珍藏的《韬奋文集》三卷(1957年5月) 仲江女士捐赠仲秋元珍藏的《韬奋文集》三卷(1957年5月)

“郑码”发明者、《英华大词典》主编郑易里女儿郑珑捐赠了父亲在1937年至1940年间资助读书生活出版社出版《资本论》首个中文全译本的50张正式收据;1937年、1939年读书生活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筹备处股款临时收据9张、1996年8月版《英华大词典》、1938年初版《资本论》三卷合集、郑易里手稿《从笔划查字到五笔字型》、1964年11月版《汉字四拼字码方案和打字》、郑易里保存的1983年3月版《汉字字形编码的原理和实践》、1982年《26键位汉字拆根输入码方案》及1999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颁发郑易里科技进步奖证书。

郑珑女士捐赠-《资本论》三卷合集(1938年初版)(知吾藏) 郑珑女士捐赠《资本论》三卷合集(1938年初版)(知吾藏)

郑珑女士捐赠-1937-1940年间郑易里资助读书生活出版社出版《资本论》等收据 郑珑女士捐赠1937年至1940年间郑易里资助读书生活出版社出版《资本论》等收据

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的儿子李昕东、儿媳铁大力捐赠了艾思奇夫人王丹一签名的《艾著<哲学与生活>摘录》、内部刊物《磨砺一生伴哲人》、《艾思奇图册(1910—2010)》及艾思奇担任中央党校副校长时的9页讲话手稿。

李昕东、铁大力夫妇捐赠艾著《哲学与生活》摘录(2015年12月),王丹一签名本 李昕东、铁大力夫妇捐赠艾著《哲学与生活》摘录(2015年12月),王丹一签名本

外国文学翻译家戈宝权的外甥孙戈捐赠了戈宝权译《春天的旋律 幻想曲》原稿及1957年《海燕歌》原稿。

孙戈先生捐赠戈宝权翻译《海燕歌》原稿,1959年7月第一稿 孙戈先生捐赠戈宝权翻译《海燕歌》原稿,1959年7月第一稿

孙戈先生捐赠戈宝权翻译《春天的旋律 幻想曲》原稿 孙戈先生捐赠戈宝权翻译《春天的旋律 幻想曲》原稿

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原总经理曹健飞孙子曹小杨捐赠了18幅三联联谊会各地会员为联谊会周年纪念创作的书画作品。“老三联”第三代后人加入捐赠行列,让邹嘉骊“既感慨又欣慰”,“感慨‘三联’之火生生不息,欣慰‘三联精神代代相传”。

“老三联”后人捐赠 “老三联”后人捐赠

“老三联”后人捐赠 “老三联”后人捐赠

来自京沪港三联书店、韬奋基金会上海办事处、上海交通大学、复旦大学等的嘉宾及韬奋纪念馆历任馆领导和员工、“老三联”后人代表参加纪念活动。

纪念活动合影 纪念活动合影

链接:回望“三联”,阅读生活

20世纪30年代初,经历“九一八”事变后的中华民族危机深重,文化“围剿”迫害进步的新闻出版事业,一批共产党员在历经磨难后,积极推动抗日救亡运动,发展进步力量,传播马克思主义,通过文化战线上的斗争扩大党的影响。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,1932年7月1日,邹韬奋、胡愈之、徐伯昕创建的生活书店在上海诞生了。

今年是生活书店、读书出版社、新知书店建店91周年暨生活·读书·新知三联书店成立75周年,由上海香港三联书店有限公司主办,三联书店(香港)有限公司、上海联合书业会展有限公司支持的“文化同行七十五载”主题展10月26日起在淮海中路624号上海香港三联书店举办。展览通过“书之荣誉”“店之足迹”“史之留影”“阅之新品”等四个篇章回望过去、致敬前辈、阅读生活。

“文化同行七十五载”主题展在上海香港三联书店举办

“文化同行七十五载”主题展在上海香港三联书店举办

1948年,生活·读书·新知三联书店由生活书店、读书出版社、新知书店三家合并而成,成立后,陆续在上海、广州、天津、大连、长沙等地开店经营,此次主题展“店之足迹”篇选取29张珍贵图片,展现当时在全国各地生根开花的三联书店的影像,包括“1926年,上海辣斐德路(今复兴中路)生活周刊社”照片、“1937年,广州永汉北路(今北京路)生活书店分店”照片、“1947年,香港轩尼诗道新知书店”照片、“1938年,香港皇后大道中生活书店分店”照片等。

生活书店老照片 生活书店老照片

生活书店老照片 生活书店老照片

生活书店老照片 生活书店老照片

生活书店老照片 生活书店老照片

生活书店老照片 生活书店老照片

生活·读书·新知三联书店始终秉承韬奋先生“竭诚为读者服务”的宗旨,成为数代读书人赖以信任的出版家园。“阅之新品”篇向读者介绍上海三联书店、香港三联书店及北京三联书店近年来出版的五百多种好书佳作。

生活·读书·新知三联书店成立的同时也诞生了香港三联书店,主题展“书之荣誉”篇甄选百余种香港三联书店的优秀出版图书的封面照片向读者介绍。

“文化同行七十五载”主题展将持续两周至11月8日,其中不少图片为首次与读者见面。